晚上7:50雲媖老師真的打電話給我,問我學合氣道第一節課的心得,然後問我說:「氣的感覺很快對不對?」真的很快,比起瑜珈來,可以截長補短。
原來雲媖老師當時是去印度學瑜珈,剛巧有位合氣道的德國老師也在那裡學習,同時就教同學合氣道,故老師當時瑜珈與合氣道一起學,後來她的這位德國老師也來過台灣,但雲媖老師還沒告訴我這位已經成為出家師父的德國合氣道老師名字,我下次要找機會問一下,看看是不是正是Yoga & Aikido網站的那位師範。其實同時要學這兩樣技藝的人應該不太多,因為是完全南轅北轍、怎麼想都好像搭不上邊的功法。
我說王老師說瑜珈只是「養生法」,雲媖老師說這樣也「不太謙虛吧」,畢竟每一項技藝都要深入後才能了解其精神,尤其瑜珈修練需要相當內斂,很多人學了一輩子都還是在體位法上打轉,根本沒有參到精髓。但她說這種說法已經非常客氣了,她曾碰到太極導引的老師對瑜珈完全嗤之以鼻,不過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我本著瑜珈的基礎去學合氣道,也許王老師很快就會觀察出有什麼不同吧。
對於王老師可以很快後彎摸到腳踝的事,雲媖老師說這與高段的一些技法有關,但我還是覺得合氣道的熱身動作太快,我這把老骨頭最好還是識趣一些,自己先練習瑜珈暖身夠了再去上課。
雲媖老師說她因為一直沒有時間持續練習,加上道場離她的住家都很遠,故一直沒有機會去考試晉級,這一方面我是機會好得多了,所以可沒藉口不求進步。
不過比起台灣已有設備相當豪華的瑜珈教室,合氣道真的是資金可能相對比較不足,學習的人也不像瑜珈已經蔚為風潮,這條路可以要摸索得更為辛苦,我很幸運的還有個瑜珈老師在前面已鋪好了道路,讓我能有對象討論Yoga & Aikido相輔相成的感動。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