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February 25, 2006

合氣道五級晉級心得報告

王老師常說,合氣道是不爭鬥的武術,不能使用蠻力,而其修練的目的是要與大自然合而為一。這些道理聽似簡單、其實相當深奧,而且要身體力行的鍛鍊,才會逐漸明白其中的深意。

從去年十月到今年二月底測驗五級晉級,我剛好學合氣道滿五個月,時間真是一眨眼就過去了。這段時間除了一次出國、及一次住院請假共兩次外,我每節課都到,而且不曾遲到早退,一共上了59節課,是我對自己的堅持,也是當學生的義務,因為雖然起步略遲,也要一步一腳印,努力為之。

年屆不惑、當了兩個孩子的媽媽才來學武術,身邊每個人的反應都覺得不可思議,我自己當時單純只是因為瑜珈老師推薦我來,並沒有預設任何有關考段晉級的目標,只想了解合氣道的魅力、為何讓我的老師如此極力推薦。

我的運氣很好,上網很快就找到中華民國合氣道協會,卻發現總部道館從我的住處步行可達,先以電話詢問(現在回想起來,我猜接電話的就是王老師),然後我二次先到總部道館參觀練習,很驚訝的發現高段的師範竟是女老師,而且動作運動如行雲流水,一點也沒有傳統上我對於武術會有肅殺氣氛的先入為主印象,反而像是技巧精鍊的舞蹈,還能讓人感受到尊師重道的優良禮儀,所以我下了決心要來學習。

而學習合氣道之後,我所獲得的比我預期的還要多,因為合氣道不僅一方面要制服對手,同時還要保護對手。另外因為是武術,所以會增強瞬間的專注力與反應力,不但需要身體紮實的技巧,還要運用智慧。每天雖然重覆相同的熱身與基礎技法,但是每個動作都有可以更精進的空間,無形之中都已經內化到身體裡。尤其當我最近在練習一些瑜珈較高階體位法時,很驚奇的發現竟然第一次試做就成功了,瑜珈老師說我有驚人的進步,都肯定是因為我練習合氣道的緣故。

但來學習合氣道還有一項很重要的收穫,就是王老師都會跟我們說些做人處事的道理,這是平時晚班同學所沒有的經驗,讓我覺得自己非常幸運。王老師非常關心時事,也告訴我們要尊敬別人、友愛同學,這些都是已經被淡忘的優良價值觀。

像是王老師曾說,人生是很公平的,所以如果快樂多一點、痛苦就會少一點;準備多一點、機會就會多一點;練習多一點、成績就會好一點…真是很有哲理的想法,真的種什麼因、就會得什麼果,正面思考多一點、負面思考就會少一點,這段話讓我非常受用。還曾說學習合氣道就像篩石頭,小的石頭會被濾掉,只留下大石頭,所以她說不符合這個道場精神的人都會自動離開,因此要我們做大石頭,我也謹記在心。

王老師還說過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三條魚的故事,她說有個漁夫網起三條魚,他們的名字分別是命運、努力與智慧,命運非常認命,心想既然已經死定了,就乾脆動也不動,看起來就是死魚,但他運氣不錯,漁夫以為命運不新鮮,就撿起來扔回海裏,撿回一命;努力則拼命掙扎,漁夫看著活蹦亂跳的魚,高興得不得了,努力就被抓去魚市場賣了;最後是智慧,他先將漁網咬了小洞,趁漁夫在抓努力時,趁隙溜回海裏。因此合氣道需要的就是智慧,人生的一切何嘗不是如此?

還有一個佛法的故事,王老師說有個書生病得很重,因為他的心上人要嫁給別人,一位高僧來看他,告訴他一個故事。說從前有個姑娘在路途中病死了,第一位過路的人只看了一眼就走了,第二位則拿了一件蓆子蓋在姑娘的身上,第三位則挖了個墳把姑娘埋了起來。轉世之後,高僧說第三位娶了這位姑娘,當姑娘掀開紅簾時,書生卻看到那就是他的心上人!高僧說,因為你是第二個路人,所以你們有緣相識、但無緣結為連理,書生因此大悟,病也就好了。因此王老師是要我們惜緣,要珍惜身邊每件看起來微不足道的事情,因為如果我們總是第一個路人,那人生就白活了!

所以我每次練習完畢一節合氣道的課程,都覺得收穫豐碩,因為不但學習到技法運步,還學習到人生的道理。有一次王老師因為公事出差請假由助教代課,雖然那節課學了很多技法,但卻因為沒有王老師的講話,我還覺得若有所失呢!

至於能到晉級,已經超出我自己設定的目標,這個階段應該代表的是對自我要有更高的期許,還要持續投注更多的努力與堅持,並且也讓我起更多的感恩之心,感謝老師與助教的指導,以及同學間互相邸勵精進的友誼。

總道館的網站上寫著「合氣道是『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的精微武學,其技法雖然變化萬端,但首以養氣為主。『氣』就是我們人的生命根源,也是天地萬物的生命根源,換言之,氣就是宇宙的本體。藉著技法以鍛鍊出生動、活潑的生命力,是合氣道的初步要求。進一步,合氣道更要求『心、氣、體』三者的統一,期與宇宙之氣合而為一,以達『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的精神修養,此即合氣道所追求的根本。」我希望真的能有一天能像王老師或助教、師兄姊們那樣的技法均衡協調,動作舒展溫和,讓人看了有如春風沐人。並且能像王老師說的,合氣道的最高境界是要練出令人尊敬的氣魄,而不是一招半式就去到處找人比畫競技,才能真正深入合氣道的精神。

我也期許自己要更努力,不僅在合氣道的技法上,而是隨時檢視自己生命的歷程,是否也能腳踏實地,隨時充實自己、回饋社會與他人,而且隨時感恩與佈施,這是我學習合氣道最大的心得與體悟。

No comments: